紫禁城外,锦衣卫北镇抚司。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诏狱深处。
幽暗的甬道两旁,跳动的火把将人影拉扯得如同鬼魅。
千户李若琏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低头凝视手中纸条。
对面的刑架上吊着一个昏死的男子,全身皮肉几乎没有一块完好,处处是鞭痕、烙伤和夹棍留下的淤肿。
无关人士见了,或会以为此人多么罪大恶极。
实则,不过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木工。
事情需从月前说起。
督师袁崇焕率关宁铁骑星夜驰援,在广渠门外击退黄台吉,解了京师之围。
然功未赏,谤先至。
朝中诸多大臣,尤其是以温体仁为首的一派,坚称袁崇焕“通敌纵敌”,才导致后金大军能绕道蒙古,兵临北京城下。
袁崇焕因此被下狱论罪,一场波及甚广的“清查袁崇焕奸细”风潮也随之掀起。
半月前,锦衣卫抓到了这个据说与袁崇焕部下有过来往的木工,指其为袁崇焕安插在京城的奸细。
案子落到了千户李若琏手上。
李若琏并非莽撞之辈,他仔细审讯,反复推敲,发现这木工的供词前后矛盾,漏洞百出,明显是受不住酷刑的胡乱攀咬。
他便据实写下文书,上报此事,认为此人并非奸细。
谁知,他的上报却被顶头上司、锦衣卫指挥佥事刘侨驳了回来。
刘侨官居正四品,远高于李若琏这个正五品千户,坚持木工必须坐实罪名。
李若琏起初不解,为何刘佥事对此案如此执着,甚至不惜罔顾事实。
后来还是一位与他交好的老前辈暗中提点:
“小道消息,刘侨与朝中某位温大人过从甚密。”
李若琏恍然。
分明是上官角力,欲将“通敌谋逆”的帽子彻底戴在袁崇焕头顶,致其于死地。
木工只是被无辜牵扯进来的小角色。
李若琏去年刚中武进士,凭着过硬本事和刚直性子入选锦衣卫,满心想的是忠君报国,锄奸扶弱。
岂能同流合污,构陷无辜?
虽感压力,他仍准备据理力争,将更详细的审讯记录与疑点整理好,二次提交。
五天前,情况骤变。
崇祯皇帝出关临朝,展现仙法,驾云凌天。
李若琏当时也在奉天门广场,亲眼目睹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不久,整个京城的注意力,都被“仙缘”、“长生”吸引。
被关在大理寺狱的袁督师被人彻底遗忘。
何况眼前这个无名无姓的小木工?
唯独刘侨没忘。
该案明面上由李若琏主办,但最终的责任,还是由刘侨这个指挥佥事担负。
在刘侨看来,木工已然成了烫手山芋。
无论陛下是否改变心意,将来袁崇焕被释放还是被处死;
这个活着的、明显被屈打成招的木工,都可能成为攻击他刘侨办事不力、构陷忠良——如果袁崇焕被平反——的把柄。
灭口,是最干净利落的选择。
故李若琏此刻拿着的,就是刘侨派人送来的口信。
上面白纸黑字,命令他即刻将木工毙于杖下,并在刘侨准备好的、一份内容详尽的“认罪口供”上签字画押,将此案彻底了结。
李若琏看着纸条,又看了看刑架上气息奄奄的木工,心里五味杂陈。
二十出头的他,面容依稀带着少年人的锐气,眼神却透出超越年龄的沉重。
“刘佥事为何不亲自来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