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 第31章咱堂堂大明开国皇帝,就配一句“小母牛拉飞机”?

朱元璋眼前一黑,差点没站稳。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他娘的!

这还没完没了了!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那一大串密密麻麻,甚至还带了括号注释的外号,感觉自己胸口堵着的那口气,马上就要炸了。

大明第一背锅侠?

永乐传家宝?

太孙噩梦?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最让他憋屈的是,这后世的小娃娃写完这堆胡话,竟然还来了一句“愧对首辅大人”?

咱呢?

咱堂堂大明开国皇帝,就配一句“小母牛拉飞机”?

这对吗!

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一回头,想找那个跑出去的逆子朱棣算账,却发现那小子早就没了踪影。

只有那回荡在奉天殿外的,隐隐约约的狂笑声,还在无情地嘲讽着他。

“父皇息怒……”朱标在一旁,也是一脸的哭笑不得。

他想劝,却又不知道从何劝起。

总不能说,父皇您别跟一个几百上千年后的小屁孩一般见识吧?

这话说了,他爹能当场把他也踹出去。

而就在朱元璋怒火攻心之际,天幕上,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已经越过身份,开始填写下一栏了。

【主要功绩】

所有人的呼吸,都不由得一滞。

名号再多,那也是虚的。

功绩,才是实打实的。

他们倒要看看,这位被后世吹上天的木状元,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只见那孩子笔走龙蛇,很快,一行行清晰的字迹,便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一:定‘南北分卷’国策,奠定大明数百年文运根基,调和帝国南北矛盾。(出自《帝国首辅传》总纲)】

看到这第一条,南方的官员们,齐刷刷地低下了头。

而北方的官员们,则是挺直了腰杆,神情复杂。

朱元璋对此倒是没什么反应,这事儿他已经知道了,确实是经天纬地之才。

可接下来的一条,就让他坐不住了。

【二:力排众议,辅佐永乐大帝迁都北平,定‘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万世国策。(出自《帝国首辅传》第六卷,第三十一页)】

迁都北平!

这四个字,像是一块巨石,狠狠砸进了奉天殿前这片人海里。

所有人都懵了。

迁都?

从应天府,迁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北平?

那可是直面蒙古草原的前线!

把国都定在那儿,那皇帝不是天天活在刀口上?

“胡闹!简直是胡闹!”

一名御史当即就跳了出来,痛心疾首,“国都乃天下之本,岂可轻动!北平乃边塞苦寒之地,如何能为京师!”

“况且天子坐镇边关,一旦有失,国将不国啊!”

他的话,引起了绝大多数文官的共鸣。

可朱元璋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荒唐,可细细一想,一股寒意,却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

好一个天子守国门!

守着应天府这温柔乡算什么本事?

自己当皇帝,就是要站在天下安危的最前线!

这个决策,简直是想到他心坎里去了!

可一想到做出这个决策的是逆子朱棣,而提出这个决策的是妖孽木正居,朱元璋的心情,就又变得无比复杂。

天幕上,那孩子还在奋笔疾书。

【三:主导编纂《永乐大典》,合万古之智,开万世太平,其书规模之浩大,古今无出其右者。

(出自……算了,这玩意儿太多了,整整三卷都是讲这个的,写不下。)】

《永乐大典》?

这又是什么?

翰林院的学士们,听到这个名字,眼睛瞬间就亮了。

合万古之智?

这是何等的气魄!

朱元璋看着那句“写不下”,嘴角又是一阵抽搐。

又是写不下!

怎么到了他木正居这儿,什么都写不下?

咱的功绩,怎么就那么好写?

紧接着,是第四条,第五条……

【四:设内阁,立票拟,完善文官制度,弥补太祖废相之缺憾。】

【五:通运河,开海禁,遣郑和下西洋,使煌煌大明之富强与威严播扬于四海八荒,彼时万国来朝,八方来拜,威震海内,四夷宾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