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 第17章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他爹看了都说好!

朱棣深深一拜,拜下的,是君臣之义,更是知己之托。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也就在这一刻,天幕上的画面,悄然转变。

密室的三道人影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金碧辉煌的南京皇城。

画外音变得客观而冰冷。

【燕王朱棣的决心,并非一日铸就。

事实上,在建文帝登基之初,整个大明的政治风向,早已为这场叔侄相残的悲剧,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削藩。】

【这个议题,在建文帝的朝堂之上,呈现出了罕见的共识。】

画面一转,出现了胡惟庸案、蓝玉案血流成河的场景。无数功臣宿将被押赴刑场。

【历经洪武朝数次大狱清洗,开国勋贵集团已十不存一。

而幸存的武将群体,在太祖皇帝“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与频繁的军政改革中,早已丧失了所有话语权。】

【建文帝又大肆给文职提升阶位,朝堂,彻底成了文官的天下。】

“!!!”群臣哗然。

蓝玉、李善长、汤和等一群国公们瞬间脸色变得惨白!

一股灭顶的恐慌萦绕上每个人的心头,他们这群战功赫赫、忠心耿耿的老将们,竟然都将成为被清洗的目标?

而就在这时,天幕上,浮现出几个文士的身影,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他们正围着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慷慨陈词。

【以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基于“强干弱枝”的儒家治国理念,几乎一致主张削弱藩王势力。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巩固皇权,更是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关键一步。】

【唯一的问题是,先削谁?】

【而建文帝,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他太信任这群只会纸上谈兵的腐儒了。】

这话,让朱元璋感同身受。

“看看!咱说啥来着!这帮读书人,除了会动嘴皮子,还会干什么!治国要是靠他们,咱这江山早亡了!”

朱标沉默不语,只是搀扶着自己老父亲的手,又紧了紧。

爹你可闭嘴吧!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该怎么安抚这群躁动的开国功勋们。

【而木正居,之所以放弃那唾手可得的丞相之位,也正是因为他透过建文帝,看到了背后那群庞大的,且已经无可救药的文官集团。】

【他看到了一个被书生们的空想所绑架的帝国,正滑向深渊。】

天幕上的叙述,仍在继续。

【形势似乎已经到了极其严峻的地步,建文帝手握天下大义,雄兵百万。

但朱允炆或许怎么也想不到,在这老帅逝去,将星黯淡的建文朝,他将要面对的,是彼时整个大明王朝,最能打仗、最得军心,也最像太祖皇帝的男人!】

画面中,北平城头,一身戎装的燕王朱棣,正策马扬鞭,检阅着他百战余生的精锐之师。

【纵观华夏历史,他也是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

“好!不愧是咱的种!”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那个意气风发的朱棣,竟是忍不住喝彩了一声。

那股子马上得天下的悍勇之气,简直跟他年轻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可随即,他又反应过来,这老四,造的是他朱家自己的反!

一口气堵在胸口,朱元璋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想骂,却又不知该骂谁。

然而,天幕的话锋,再次一转。

【但建文帝最大的敌人,并非兵强马壮的燕王朱棣。】

【而是他手下那位,拒绝了丞相之位的首席谋臣,木正居。】

所有人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在了解这位传奇首辅如何颠覆乾坤之前,我们必须先知道一个几乎被历史尘封的秘密。】

【洪武二十一年,时年十六岁的木正居,已连中五元。】

画面回到了洪武年间,一个意气风发的青衫少年,手持乡试、会试的捷报,在一片恭贺声中,再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回家探完亲的他要去参加最后的殿试。

去摘取那颗读书人毕生追求的,最璀璨的明珠。

【县试案首,府试案首,院试案首,乡试解元,会试会元。

距离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元及第”神话,他只差最后一步。】

奉天殿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