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的余韵还在山间缭绕,乔天已做完清晨的洒扫。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他拂去僧衣上沾染的微尘,步履沉稳,走向玄苦大师禅院旁那间用作学舍的小屋。
这里已成为他每日修习课业之地。屋内已有三四名年纪相仿的小沙弥正襟危坐,随着一位中年讲师诵念《千字文》。稚嫩的诵读声融在檀香里,显得肃穆而安宁。
乔天默默走到自己的席位坐下,铺开糙纸,拈起笔。目光扫过纸上方块字,心中却一派平静。对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的人而言,识字本身不算难事,难的是以符合这个时代、这个身份的方式“学习”。他刻意放缓进度,表现得如同一个颖悟却初蒙的孩童,偶尔提出几个“有见地”却不逾矩的问题,引得讲师微微颔首。
日复一日,他沉浸于这般基础的修习,仿佛真的只求通文墨、明佛理。
满一月后,可申请借阅经籍了。乔天恭敬递上书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择《金刚经》是深思之果。此经乃佛门核心要典,流传广、汉译备,且丝毫不涉具体修炼法门,最为稳妥,合于他“初涉佛法、渴慕智慧”之表相。他需先立起一个虔心向佛、精进求知的可靠形象。
经卷到手,他读得极“认真”。不仅在课业时诵读,即便劳作间隙,也常见他捧卷默思。有时,他还会向玄苦大师请教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句的深意,问题提得恰如其分,既有思索之迹,又不越界。
玄苦大师对他的好学颇为嘉许,解答时也愈发耐心。
第二个月,乔天递上新书单——《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义理渊深,属大乘重要经典,同样与武功无涉。他继续维持勤学形象。但在一次向玄苦请教经中譬喻时,他似是无意感叹:
“大师,弟子愚钝。读这些汉译经典,虽能略明其义,却常想,若能识得梵文原典,亲聆佛陀所言,不知又是何等境界?许多微妙大义,或许在传译流转中已失其本真。”
他稍顿,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向往与一丝怯怯的试探:“寺中……不知可有精研梵文的师兄或师长?弟子……是否能有缘习得一二,以期更近佛法真义?”
玄苦大师闻言,澄澈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眼前少年眼神恳切,那是于知识最纯粹的渴求,与他平日的沉静殊为不同。
“阿弥陀佛。”玄苦缓缓点头,眼中流露出真切欣慰,“善哉,汝有此心,实属难得。佛法东传,源出天竺,通晓梵文 ,实为追本溯源之正途。寺中历来有专人研习,以译经、校典,此乃大功德。”
略一沉吟,便道:“既如此,老衲便为你引荐一位师兄。他于梵文一道颇有心得,你可于每日午后课毕,至藏经阁偏殿向他求教半个时辰。然须谨记,梵文字母繁复,文法艰深,非一日之功,贵在持之以恒,不可懈怠。”
“谢大师恩典!弟子定当勤学不辍!”乔天强抑心头激荡,深深一礼。计划,正一步步沿他预设之轨前行。
习梵文的过程较想象更为枯涩。那些曲屈的字母、复杂的文法,需极大耐心与记性。但乔天最不缺的便是耐心与心念。他如饥似渴地吸纳一切所知。授他课的师兄也讶异于他进境之速,只道是佛法感召,此子颇具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