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太子殿下都亲自下场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矜持的?
一时间,无论是八旗的巴图鲁,还是蒙古的勇士,无论是汉人的工匠,还是归附的准噶尔降卒,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手拉着手,围绕着一堆堆篝火,跳起了最质朴、最欢快的舞蹈。
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和平安宁的感恩,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许多人跳着跳着就哭了。
他们想起了噶尔丹统治时期,那无休止的征战、苛刻的赋税和朝不保夕的日子。
那时候别说这样盛大的篝火晚宴,就连吃一顿饱饭,都是一种奢望。
而如今,带给他们这一切的,正是眼前这位与他们一同欢笑、一同起舞的太子殿下。
他尊贵如天神,却又亲切得像是自家的孩子。
这一刻,他们心中最后一丝对大清,对这位满人太子的隔阂与藩篱,彻底烟消云散。
他们不再是被迫归降的败者,而是心甘情愿追随这位主君的子民。
承祜站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张张淳朴而激动的脸,听着耳边震天的欢笑,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曾在故纸堆里看过无数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论述,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这六个字的重量。
系统面板上,代表着民心归附度的数值,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飙升。
这,比任何冰冷的战功,都让他感到满足。
……
夜深,喧嚣散尽。
承祜的营帐内,灯火通明。
他褪去了华服,只着一身宽松的白绢中衣,墨发披散,正伏在案前,笔走龙蛇。
他正在给远在京城的康熙写奏折。
奏折中,他详述了伊犁新城的建设进度,各部族的安抚情况,以及与沙俄使臣戈洛文的谈判成果。
洋洋洒洒数千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但在写到庆功宴,写到民心归附时,他却刻意隐去了自己与民同乐的细节。
他只写道:“……伊犁之民,久经战乱,今沐皇恩,得享太平,无不感恩戴德。宴席之上,军民同庆,诸部归心,皆仰赖皇阿玛天威浩荡,仁德广布。儿臣亲见百姓叩拜东方,高呼万岁,此诚非儿臣一人之功,实乃我大清国运昌隆,皇阿玛德被四海之明证也……”
既是高明的政治手腕,也是他内心真实想法的一部分。
他深知,对于一个掌控欲极强的帝王而言,一个功高盖主、威望甚至超过自己的儿子,绝非好事。
将一切功劳归于皇恩,归于大清,才能最大程度地打消康熙的疑虑。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吹干墨迹,将奏折仔细封好,交给了门外等候的亲卫,命其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做完这一切,承祜才感到一丝疲惫。他揉了揉眉心,正准备熄灯安歇,帐外却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不多时,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带了进来,呈上了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
是康熙的亲笔朱批,回复的是他上一封报捷的奏折。
承祜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信中,康熙对他平定噶尔丹、威逼沙俄的功绩大加赞赏,字里行间充满了为人父的骄傲与欣慰。
而在信的末尾,康熙话锋一转,用一种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写道:
“……朕闻西域水土,与中原迥异。你在奏折中规划伊犁屯田、商路,事事周详,颇有长久经营之意。怎么,还真再次打算在那不毛之地,再待上个三年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