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楚的城主府已被清军彻底清理出来,成了承祜暂时的行辕。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战后的喧嚣渐渐平息,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燃烧的噼啪声与淡淡的墨香。
烛火摇曳,将承祜修长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拉出一道孤峭而坚定的影子。
那份刚刚签订,足以改写国运的《中俄尼布楚永久界约》,就静静地躺在案头,厚重的羊皮纸上,墨迹未干,仿佛还带着西伯利亚冰原的寒气。
然而,承祜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这份旷世奇功之上。
他凝视着面前铺开的一张空白奏折,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捷报是捷报,但先斩后奏,私自调动大军亲身涉险。
这在任何一个朝代,对任何一个储君而言,都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罪。
他那位雄才大略的皇阿玛,此刻怕是早已心急如焚,甚至龙颜震怒了。
他了解康熙。
这位千古一帝,既有杀伐决断的冷酷,也有着舐犊情深的父爱。
自己这次,是结结实实地踩在了他最敏感的两条线上。
“殿下,”彭春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研着墨,声音压得极低,“皇上那边……是否先送一份捷报回去,安安圣心?”
“不,”承祜摇了摇头,拿起狼毫笔,笔尖在砚台中饱蘸浓墨,“捷报要报,但请罪,要放在最前头。”
那双桃花眼在烛光下流转着清冷的光辉,绝美的面容上没有一丝居功自傲,反而透着一种洞悉世事的通透。
功劳越大,姿态就要越低。
尤其是在触怒了一位乾纲独断的帝王之后。
笔尖落下,一行行俊逸瘦劲的馆阁体,便如流水般在纸上呈现。
“罪臣,皇太子承祜,叩首泣血,上奏皇阿玛圣鉴……”
一开篇,便是最沉重的请罪。
承祜将自己不告而别、擅离京师的行径,定性为不忠不孝,狂悖无君,言辞之恳切,姿态之卑微,让一旁的郎谈看得心惊肉跳。
这哪里是立下不世之功的储君,分明是犯下滔天大罪的囚徒。
然而,笔锋一转,承祜开始阐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然儿臣自幼熟读兵书,常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雅克萨之役,于国为边患,于儿臣,亦是天赐之历练。儿臣深知,未来之大清,所面之敌,非止于罗刹。若不亲临战阵,不知士卒之苦,不明兵戈之险,何以辅佐皇阿玛,开创万世太平?”
承祜又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军中如何与将士同吃同住,如何观察地形,如何分析敌我态势,将一场冒险,写成了一次深刻的实习。
紧接着,才是真正的干货。
“……幸赖皇阿玛天威,祖宗庇佑,儿臣与彭春、郎谈等众将士,侥幸连克雅克萨、尼布楚二城,歼敌数千,俘虏近万。罗刹国力不支,遣使求和。儿臣窃思,此乃我大清一劳永逸,勘定北疆之良机……”
承祜将那份足以让任何帝王心跳加速的条约内容,一字一句,清晰地陈列出来。
以外兴安岭至白令海峡为界,收复百万疆土,设碑立界,永绝后患。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鼓,敲在千里之外的紫禁城。
最后,承祜并未请求立刻回京领赏,反而提出了一个让彭春和郎谈都始料未及的请求。
“……尼布楚与雅克萨,虽已克复,然城池残破,民心未附。此地乃我大清北疆门户,亦是未来与西洋通商之要冲。儿臣恳请皇阿玛恩准,容儿臣在此暂留数月,督造城防,屯垦戍边,安抚诸部,设立榷场。待边城初定,根基稳固,儿臣再回京,跪于御前,领受皇阿玛任何责罚。儿臣不孝,伏请圣裁。”
一封奏折写完,承祜轻轻吹干墨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赌的,就是康熙的雄主之心,以及那份深埋心底的父子之情。
“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他将奏折与条约副本一同封入密匣,声音平静无波。
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