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长谈那夜之后,韩非便成了秦王车驾的常客。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他仍是韩国使节,名义上,是困于馆舍的质子。
但秦王政的车驾,却总能无视禁令,每隔一两日便会准时等在馆外,将他载入深宫。
同席的,除了秦王,总有那个来历不明的少年,陈寻。
不出半月,咸阳的朝堂之下,一道潜流已然汹涌。
人人都在私下揣度:这位年轻的君主,莫非是寻到了足以比肩商鞅、范雎的旷世之才?
甚至……更得君心。
因为君王与那二人的清谈,常常屏退近侍,连上将军蒙恬,亦不得入内。
廷尉府深处,烛火如豆。
李斯端坐案前,指节分明的手稳稳展开一卷竹简。
简册摩擦的“沙沙”声,是这间偌大官署内唯一的声响。
他垂着眼,审阅着关于新法修订的条文,落笔的朱砂没有一丝一毫的迟滞或颤抖,一如他脸上那副毫无波澜的神情。
唯有他自己能感到,一股焦灼的燥热正从胸腹间升起,沿着经脉缓缓爬升,所过之处,如蚁噬,如针刺。
一名心腹属吏的脚步声,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停在门外。
“大人。”
他压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说。”李斯头也未抬,声音平直如尺。
“宫中消息,王上今日又与韩非、陈寻二人在宣室殿议事,直至方才才散。”
“嗯。”
那属吏犹豫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但最终还是说了出来。
“……更有传言,王上与二人议事时曾感叹:‘得韩非,何须十城为聘!’”
李斯的笔锋,猛然一顿。
一滴浓稠的朱砂墨,从笔尖滑落,洇开在光滑的竹简上,像一滴刺目的血。
他静静地看着那团污迹,片刻后,才用指甲,将其一点一点,缓缓刮去。
那动作,精准而冷酷。
属吏见状,躬身无声退下。
偌大的官署内,复又归于死寂,只余下那盏在穿堂风中挣扎的孤灯。
李斯缓缓放下笔,闭上了眼。
时光仿佛倒流回了多年前的兰陵。
荀子门下,他李斯,那个来自楚国上蔡的布衣小吏,凭着近乎自残的苦学与过人的才智,在众弟子中脱颖而出。
他以为自己已是同辈中的顶峰,直到他遇见韩非。
那个韩国的王室公子,言语迟钝,甚至有些口吃,可他的思想,却像一道能劈开混沌天地的闪电。
课堂辩论,李斯需绞尽心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而韩非,总能以最简练的言辞直抵核心,甚至引出连荀子都需沉吟半晌的论点。
他是良材,而韩非,是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