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二百七十九章军乐司

明朝最受追捧的是传奇剧。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如《牡丹亭》《紫钗记》这些都是代表作,但都是以昆曲为主的。

昆曲太雅,一句唱词包含好几个典故,就算是庶吉士这种大才之人听着都费劲。

教坊司里也是以昆曲为主,这种雅到极致不风流的戏种是百姓听不懂的。

崇祯是个异类,他登基后一次都没让教坊司准备歌舞,也没去听过明代南北融合的昆曲。

所以杨嗣昌提议,昆曲下放,抽调地方戏曲进京陛下赏听,配以明刊宣传定风靡大明。

而最让崇祯震惊的,是杨嗣昌提出的另外一个建议。

成立军乐司,以朝廷序列成立为大明官军巡回演出。

以辽东为例,演出剧种为北曲杂剧和弋阳腔,陕西秦声等等地方戏曲。

而大明最火爆的当属江西弋阳县的弋阳腔。

按照杨嗣昌的设想,这就是文工团的雏形。

而让崇祯最为震撼的当为杨嗣昌的最后一句。

“军将子、立功者,依制当授官赐银,然,荫滥则阶固团成,害国无利。”

“不赏则失劝,亦损国,臣请立军乐司,给禄授闲职,安置此辈当为良策。”

看着眼前的杨嗣昌,崇祯微微挑了挑眉。

后世对古人有种刻板的看法,认为古人什么都是落后的。

其实,现代的玩法很多都是延续了古人的智慧。

言简意赅说明了军乐司存在的必要性和作用。

大明现在不准备打仗,所以需要百姓有个情绪宣泄的渠道,所以需要明星。

但大明一定会打仗,一旦打仗就会有人死也会有人立下功劳。

将军立下功劳就得赏,升官赏银一样都不能少,但这是个庞大的数字。

一旦一大把人躺在功劳簿上,就会福荫后代。

武将的儿子自然进入军队,文臣的子嗣也自然要参加科考进入朝堂。

久而久之阶级固化利益团体再次滋生。

所以总要给这些躺在功劳簿上之人的后代一个去处,领朝廷俸禄还能赐予闲职官衔的军乐司,就是最佳选择。

按照杨嗣昌的设想,军乐司内的等级划分极为复杂,这就有了足够的上升通道。

最高等级者,可领从二品闲职,俸禄和二品大员持平且还有演出补助。

有品级有高薪不世袭,不领实权不祸乱朝堂还能多出一批艺术家。

就挺好。

这种事换成任何一个古代皇帝都不会同意的,但纵观后世...

这件事崇祯想过却没来得及落实,而杨嗣昌却先一步提出来了。

看着眼前的杨嗣昌,崇祯淡淡开口。

“袁阁老尚未回京,这件事就由你来操办,但记住,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徐徐渐进。”

杨嗣昌躬身。

“臣,遵旨!”

待杨嗣昌离去后,崇祯再次看向那封奏报。

此时的辽东还没有二人转,秦腔还叫西腔或者秦声,广东还在唱着海盐腔,浙江的越剧更是还没有出现。

最重要的是,古代王朝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旗。

归属感,自豪感的力量他比如今大明任何人都懂。

没有国歌就无法将人心凝聚在一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旗,就会出现戚家军、洪兵、天雄军、秦兵以及辽东大营的军阀私兵。

以主帅姓氏为大纛,这本身就是一种缺陷。

也是兵卒对主帅的认同超过对朝廷认同的主因。

想到这,崇祯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