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正月,袁崇焕请辞归乡。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但他一点都不怕,因为他知道朝廷离不开自己,只要辽东建奴在他就一定会被封赏被重新启用。
所以宁锦大捷之后他衣锦归乡,回到了祖籍东莞等待朝廷起复的旨意。
尤其在听闻天启归天之后,他心里更加的笃定。
自己,将成为新帝起复的第一人。
无他,朝中无能担辽东重任者,唯其可行。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新帝八月二十四登基最先起复的不是自己,而是孙承宗。
随后是李邦华、袁可立、曹文诏....唯独没有他。
但他并不急,因为在他看来唯一能勉强统领辽东的祖大寿被调进了湖广,这就是为他腾位置的信号。
至于满桂,赵率教等人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不堪大用乎。
十月中旬召他进京的消息到了,但让袁崇焕皱眉的是这不是来自新帝的旨意。
而是来自内阁的政令。
发信之人是他的伯乐孙承宗,但信中丝毫未提及自己的去处更无褒奖之意。
放下信件后他摇头一笑,看来这位新帝是准备先抑后扬了。
他没有马上出发,而是在家又悠哉接受宴请七日后,才不急不忙的前往京城。
路上的行进速度也很慢,因为他不急。
更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和新帝之间的耐性比拼。
召自己回京,定是辽东战事吃紧需要自己坐镇。
直到十二月十五他才进了京城,这一路足足走了将近两个月。
对于崇祯登基后的所有举措袁崇焕都知道,但他认为新帝就算铲除勋贵覆灭藩王,也解决不了辽东的困境。
无非是彰显一下自己登基之后的威望罢了。
选在科举当日进京也是他算计过的,他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他袁崇焕回来了。
即将接掌辽东为大明守卫边疆。
所以他根本就没去吏部点卯,而是直奔皇宫。
此次进京他不是自己一人前来,还带来了自己五岁的孙子袁承忠。
近乎所有大明武将文臣的子孙都进了明堂,但袁崇焕并没有得到这样的诏令。
但他还是带来了。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自己的孙子都没资格进入明堂,那整个大明将再无人有此资格。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把守皇宫之人告诉他。
陛下有旨,科举期间一切以取才为主,袁大人先去官驿住下吧,待科举事了等待召见。
袁崇焕皱眉,这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
崇祯在得知袁崇焕进京的消息后脸色没有丝毫变化。
他从来不否认袁崇焕有一定的能力,但也从来就准备再次启用这个人。
历史上崇祯在天启七年十一月十九起复袁崇焕,那时魏忠贤刚被处死十余日。
封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侍郎,正二品大员。
所以崇祯给足了袁崇焕信任,督师蓟辽领兵部尚书,督师之地包括蓟州,辽东,登州,天津,莱州等地,权力极大,手下巡抚就有六人。
按惯例,要当巡抚至少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四品正厅)或者六部侍郎(副部级)
要当总督,基本都是都察院都御史(二品正部级)或者六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