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进了皇宫,再到莫名其妙成为工部右侍郎。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提督陕西所有河道事宜,徐霞客感觉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
但他是兴奋的,终于有人相信自己的判断,陕西将来将持续大旱。
也终于有人愿意听他的设想,并将这个设想变成实际行动。
而这个愿意相信他的人,是皇帝。
他对这份信任的回报就是,当即出发前往陕西,就连官服都没领取直接就走了。
孙元化早就到了京城,但他没能得到陛下的召见。
王徵、毕懋康全都到了,但他们都没能得到皇帝的召见。
徐光启天启年间一直在京城,因为魏忠贤独大处于赋闲状态,此时的他正在翻译西方的《几何原本》。
而帮助他完成这件事的,是住在他家在且在京城颇有名声的德国传教士。
这个传教士给自己取了个华夏人的名字,汤若望。
徐光启很是推崇汤若望,非但请其在家中居住,更帮助其在京城之内推广教义。
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王徵和毕懋康也对徐光启执弟子礼,同时也在徐光启的引导和影响之下。
对天主教极为推崇且深信不疑,成了明朝第一批最虔诚的天主教徒。
崇祯知道这些,所以他没有急着去见这些人。
若是信仰出现了偏差,很有可能导致最终酿成大患。
而且天启七年的时候,永乐大典的原本已经消失不见了,皇史宬内留存的只是副本而已。
宋应星已经到了,但陈振龙却未能来到京城。
这位将番薯带进大明并在福建培育的老爷子,在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来到京城的是他的儿子,陈经纶。
而同时来到京城的还有两个人,一个叫李志明,一个叫潘若山。
这两个人不出名,甚至在后世的史书里都找不到任何记录。
但李志明的先祖叫李时珍,他是李时珍的直系后人。
而潘若山,则是治水能手潘悸驯的后辈子孙。
李志明之所以来的这么晚,是因为他是崇祯钦点执掌太医院的人选,东厂和锦衣卫不但要查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更要查李家的底子是否干净。
潘若山直接去了陕西与徐霞客配合,有徐霞客统筹规划,潘若山清理治理河道。
这对组合让崇祯极为放心。
好在如今的大明皇宫被清理了一遍又一遍,再加上几代帝王的寿命都不长纳入后宫的妃嫔也否不多。
反正太医院被团灭也坚持下来了,倒也没听说哪个病死了。
李志明将重组太医院,而且这个过程将由锦衣卫和东厂配合在全国选才。
除了李志明之外,第二个被崇祯钦点的人叫吴有性。
这位,就是崇祯末年治理瘟疫的牛人高手。
他隶属太医院,但却独领一部,不参与后宫诊治而是专门研究灭瘟查瘟事宜。
这件事不大不小,反正银子不用户部出,毕自严也就没出声更没去阻拦。
大明如今的朝堂上出现了大批空缺。
就连刑部、工部尚书都没有,两大部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崇祯在东暖阁见了宋应星和陈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