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暴君崇祯:再续大明三百年! > 第九十六章集天下之刃平陕

在初到陕西之时,内阁首辅孙承宗给袁可立去了一封信。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何以赈灾?

孙承宗不是朝堂小白,他的眼界和经历也不是一般朝臣所能相比的。

赈灾听着容易,但实际做起来难如登天。

历史上能把赈灾玩明白没几个,而且最后所谓赈灾成功,也无非是把能扛住的救了下来,扛不住的饿死了事。

饿死了,灾民也就不存在了,自然赈灾成功。

满清和珅的赈灾之法就足够说明一切,他只救能救之人,不能救的连糠都不给。

所以也有了后世那句著名言论,灾民,还是人吗?

赈灾第一难便是贪,大灾之年的贪腐更甚平常。

因为大灾面前的国法律例已经失效,平常死一个人是天大的事,但在大灾之年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米中掺沙,米粮换成麸糠,一石米里有七成都是泥土。

或者把米倒进稀泥之中搅拌,随后用这种裹满泥土的米去煮粥赈灾。

美名曰此为甄别法,能食者才为难民,不食乃鱼目混珠之徒。

更有人不在米上动手脚,而是在一锅稀饭里加入巨量粗盐,那粥咸的根本无法下咽。

吃不下,自然就省了粮。

也有把一日两顿稀饭改成一顿,且一大锅稀饭里,米粒少的都能数过来的地步。

中华历史数千年,朝代更迭大灾无数,贪官在灾年的贪赃手法多到一本书都写不完的地步。

单就孙承宗,就见识过不下百种贪赃之法,而袁可立到了陕西之后,各种层出不穷的贪赃手法也是一一见识了个遍。

他就曾在初到陕西之时,来到一粥棚之前,见那煮粥大锅热气蒸腾飘散米香,这让他微微点头。

可拿起长柄木勺捞向锅底,竟发现这所谓的大锅里三分之二都是清洗干净的细沙石块。

贪官们早就技术更新了。

掺杂泥土,锅内粥水漆黑一眼就能看穿。

所以改做用洗干净的细沙石子放在锅底,其上放些米粮煮出的粥水米香四溢,粥水颜色极其好看。

灾民领粥的时候,半勺米汤陪两勺冷水,一粒米都没有。

他更见过有的粥棚秩序极好,排队之人井然有序等待领粥。

但却发现这些人虽面带泥污,但眼神清澈两腮红润,尤其那破烂衣袍下的靴子,竟然比自己脚上的还要干净还要新。

大怒之下才发现,这些人都是城内富商以及官员家的下人,冒充灾民在此领粥。

而真正的灾民,被衙役赶到数十里之外的山坳看守,不允许他们走动更不允许被袁可立看到。

这些事情若是一个一个变成细节写出来,每一个都是让人咬碎后槽牙丧尽天良之事。

识破一个杀一个,也一定是暴爽的情节。

但问题是,他是袁可立,是皇帝派来整顿整个陕西的钦差大臣,是皇帝允许调动数十万大军的钦差大臣。

若真如方才所说那样,走一处识破一处,识破一处杀掉一批贪官,等他走遍整个陕西之后,整个陕西怕是早就饿殍遍野,灾民变反贼了。

所以当看到孙承宗来的这封信之后,袁可立在椅子上整整坐了一夜。

随后提笔回信孙承宗。

欲救灾弥变,当行非常之法,聚天下之粮活陕,集天下之刃平陕。

老臣的话很简洁,但这简洁之内却蕴含着滔天血浪。

一点一点去赈灾,就算跑断腿都是没用的。

看着爽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被他人所利用,成为贪官谋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