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没有,孙传庭再次躬身开口。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慕中夏者欲留,欲留者必效,陛下告之,灭建奴可封王,赐地入大明,其民共享利权,其锐远胜馀而争地者。”
馀,就是吃饱的意思。
所以听到这句话之后,王承恩索性把眼睛闭上了。
他知道陛下为何召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的原因了,同时更确定了一件事。
这个叫孙传庭的东西,比孙承宗还要阴损无数倍。
听听他这句话就知道了。
鞑靼、瓦剌的贵族想留下想加入大明,就会拼命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贵族从来都是平民的风向标。
贵族向往大明,其麾下平民也想。
所以这个时候只要陛下告诉他们,你们联手灭了建奴,就把你们现在占据的地盘赏赐给你们,并封你们为王。
你们的子嗣可在大明求学更可在大明为官,就连你们的百姓也都为大明子民,享受和大明子民同等的权力和待遇。
想留在原地也行,想南迁进入大明腹地定居也行,只要你学习够好足够效忠大明,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也不是问题。
这个不是臆想更不是胡诌,因为这样的事早就有人做过,而且做的极其成功。
而那个人,叫朱元璋。
朵颜三卫干元朝的时候其凶残程度远胜汉军。
哪怕到了现在,朵颜三卫因为蒙古林丹汗而脱离大明,但投降后金和效忠林丹汗的只有一小部分。
其余分裂成无数小部落,在大明、林丹汗以及后金之间摇摆不定。
而孙传庭的最后一句话,才是真正的盖棺定论。
其锐远胜馀而争地者。
这句话的意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与其喂饱了鞑靼让他觉得自己行了去打建奴,不如以允其加入大明的立功之举。
吃饱没事去打人,和急着立功证明自己价值完全是两个概念。
“事若成,可得类朵颜者众,徙内,化俗,收械,授文,则无反复。”
孙传庭说完低首不言,但崇祯的眼内却是精光爆闪。
明末牛人录排名第二的家伙果然名不虚传。
尤其这最后一句,只要布局成功,林丹汗和后金的威胁急剧下降,摇摆不定的朵颜三卫后裔就会再次归顺。
而届时归顺大明的就不止一个朵颜三卫,而是数不清的朵颜三卫。
这些人都会变成大明征讨建奴的先锋军,建奴被灭便开始封赏允其入境。
用酒杯取代他们手里的弯刀马弓,用绫罗绸缎换掉他们的一身铁甲,教授他们礼仪文化,慢慢消弭他们只知道喊打喊杀的一脑袋肌肉。
再想摇摆不定脱离大明,他们估计连上马都费劲了。
元朝是怎么覆灭的?
就是入主中原后太过贪图享乐,战斗力到了后期垃圾到没眼看的地步。
所以孙传庭说的是打建奴,实际上是连带把收拾鞑靼和瓦剌的玩法也说了一遍。
而且相比老曹的磨杀,孙承宗的挑拨阳谋更加的实用也更加的...阴损。
没错,就是阴损。
而且按照他的说法,来大明充当互市使者的鞑靼和瓦剌贵族,年老的不要。
老而不死是为贼,太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