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一家老小到底是撑不住了。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
陆家父母回屋睡了,陆芳芳也打着哈欠钻进了自己的被窝。
陈洁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上昏暗的光影,脑子里乱糟糟的,全是剧本、首都、大剧院,还有陆振川。
忽然,一个名字闯进了她的脑海——林小夏。
是林小夏,把笔塞进了她手里,告诉她,女人不只有围着锅台转这一条路。
陈洁猛地从地铺上坐了起来,动作很轻,生怕惊醒了身边的女儿。她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月光,摸索着找到了自己的布包,从里面翻出了纸和笔。
以前,她不是没想过给林小夏写信。
可每次提起笔,都觉得羞愧。
林小夏帮了她那么多,对她寄予厚望,可她自己呢?带着孩子,过得一塌糊涂,一点长进都没有,哪有脸去跟人家说?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她终于做出了一点成绩,终于可以挺起胸膛,告诉那位曾经照亮过她生命的朋友。
陈洁趴在小板凳上,就着昏暗的光线,笔尖在粗糙的信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她详细地写了剧本《红缨枪》是怎么来的,写了她和李红英的合作,写了剧本被选中的惊喜,也写了自己即将要和李红英一起去首都的消息。
她想告诉林小夏,你当初的努力和鼓励,并没有白费。你看,我也在努力地,想活出个人样来。
信的末尾,陈洁的笔尖顿了顿,她深吸一口气,用一种近乎郑重的语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那句藏在心里很久的话:
“小夏,是你给了我拿起笔的勇气,要是说谁是这场演出的第一个观众,我希望是你。”
正月初八,年味儿还没散干净,文工团的大院里却已经因为一件事炸开了锅。
李红英要走,要去首都!
练功房里,几个年轻的女演员凑在一块儿,嘴上说着压腿,眼睛却一个劲儿地往角落里那个独自压着韧带的挺拔身影瞟。
“听说了吗?李红英真要把这‘铁饭碗’给扔了!”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姑娘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咱们这文工团多好啊,吃穿不愁,说出去也是正经单位的文艺兵,她怎么就想不通呢?”
“可不是嘛!”旁边一个圆脸姑娘接茬道,“听说就是因为她跟那个陈洁写的什么剧本,要去首都参加什么选拔。那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万一选不上,那不就两头都落空了?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哎,要我说,就是心太大了。安安稳稳地待在团里,熬几年资历,再找个部队里的干部嫁了,这辈子不就稳当当的了?”
这些窃窃私语像蚊子一样,嗡嗡地往人耳朵里钻。羡慕嫉妒的有,但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不理解。
在这个年代,稳定压倒一切,一个姑娘家,放弃唾手可得的安稳,去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前途”,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不叫勇气,叫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