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长风看爽了以后就划到下一个视频了。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南北榜案)
这个标题一出洪武以后的皇帝都知道是什么事了,朱棣不屑的笑了笑这些文臣集团的小把戏而已。
老朱看着这个标题总有一种感觉跟他有关系。
明朝以前的皇帝有点摸不着头脑看不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知道洪武时期有这样一场科举,状元,探花被处死,考中的进士全部被罢黜功名终身禁考,主考官也因为年纪大被免除了死刑,但是流放西北。副主考被处死,复核的试卷的官员被凌迟。}
老朱看到这里没说什么,不过却紧紧盯着天幕他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看到这里已经实行科举的朝代都吸了一口冷气,怎么会处理了这么多人,而且连凌迟都拿出来了,难道说是有大型舞弊吗,不过不应该啊,要知道科举考试可是很严格的,根本不允许夹带啊,难道说洪武时期不搜查的吗?
没有科举的朝代则是摸不着头脑,不过不妨碍他们先把这件事记录下来,等以后天幕讲解科举了,再把这件事对照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件事要从洪武三十年二月讲起来了,这天科举会试如期开考,主考官是刘三吾。}
讲到这里以后刘三吾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好消息是那时候他还没死,坏消息是他要被流放西北了,不过这可让他小心了起来,实在不行到时候就告老还乡吧,省的还要去西北受罪。
{等到三月放榜的时候,所有人都发现榜单之上竟然清一色的都是南方人,而且大部分都来自闽浙赣这三个地方,其他的南方省份零零散散的上榜了几个,一时间北方学子群情激愤,开始状告礼部舞弊,这一场风波迅速从考场蔓延到了朝堂上。
老朱知道了以后大为震怒,下令彻查科举一事,并让考官重新阅卷,没想到经过重新阅卷以后,呈上来的名单居然和前一份一模一样,还说北方学子水平就是不行,老朱当场就火了。
不过老朱当时已经老了不想在闹出来大动静了,就暗示下面的考官从北方落榜的考生里找出来十个人让他们上榜,另外五十人也全部录取,不过这确遭到了南方文官的反对,这下子老朱是彻底震怒了,于是南北榜案拉开了序幕。}
天幕下的皇帝们也感觉到了不对劲,哪有一个地方能考中那么多进士的,就是其他地方在无能也不能差距这么大啊,这里面绝对有猫腻。
{要知道这可是洪武三十年了,已经是第七次科举了,前几次还有北方人上榜呢,尤其是洪武二十七年有不少北方人上榜,要是北方学子后继无力了前几次就能看出来,而不是突然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要知道北方从安史之乱一直到大明建国,这中间的几百年时间一直是主战场,整个北方可以说是直接打残了,说北方文风不盛老朱是承认的,说北方学子第一名不如南方学子的第一名这是肯定的,老朱知道这是事实。
说北方第一名不如南方的第三十名,老朱也能捏着鼻子承认。
但是你要说北方的第一名不如南方的第五十名,老朱也是假装信了,然后让人从北方学子里面找十个上榜,结果这群人不干。
老朱当时已经老了,他也不想把这件事搞大了,只想和稀泥让北方有人上榜就行了。
要知道他可是兢兢业业治理了大明三十年,硬生生的把北方治理的一个人才都没有了,这不是打他的脸吗,那他这三十年的洪武之治,治理了什么。
所以老朱就开始大开杀戒了,然后直接来了一个南北榜,让南北分开取士。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背景就是明初的江南士大夫集团早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闽浙赣的文人通过科举结成朋党把持官场,这次南北榜案就是他们的阳谋,趁着老朱年老想通过科举架空皇权。
说白了就是看老朱年纪大了,想搞一个大的试试老朱还能不能拎的动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