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的下一个展区,灯光愈发幽暗。看小说就到WwW.BiQuGe77.NEt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欺骗世界舆论,他们迅速开启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虚假宣传。”
镜头前,出现了一行巨大的标题——
【世界所了解的事实与日本的掩饰】。
“他们将这场人间惨剧,粉饰为‘和平’降临南京,甚至组织了一百多名日本记者、作家,组成所谓的‘笔部队’,专门炮制虚假的新闻和照片。”
镜头扫过一张张老旧的黑白照片,照片的边角,无一例外地盖着一个鲜红的、触目惊心的印戳——【不许可】。
“这些,都是当时被日军新闻审查机构禁止发表的照片。上面记录的,是真实的屠杀、焚烧和抢掠。而能被他们发表出来的,又是些什么呢?”
画面一转,一张来自日本《世界画报》的宣传照被放大到整个天幕。
照片上,阳光明媚,一个穿着日军军服的士兵,脸上挂着僵硬而“和善”的微笑,两只手各牵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神情木然的中国孩童。
照片的标题是——《南京春景》。
【我吐了,这是我见过最恶心的照片,没有之一!】
【看那个日本兵,笑的人模狗样的。】
【杀人父母,再牵着人家的孩子……】
【孩子是好哄的,给糖就能听话,大人要是不听话,就拿枪指着,让你拍什么就拍什么,不然一枪毙了你。】
【不配合的都死了……】
苏铭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决绝。
“当时的中国,在国际上人微言轻。但谎言,终究无法完全遮蔽真相。总有一些不畏强权的声音,要将这地狱般的一幕公之于众。”
天幕上,出现了一份来自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的报纸影印件。
“最早向世界报道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记者之一,美国人斯蒂尔。他在报纸中写道:‘在离开南京之际,我们最后见到的场面是三百名中国人在临江的城墙前井然有序地遭到处决,那儿的尸体有膝盖高。’”
紧接着,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苏联《真理报》……一份份来自世界各地的报纸头条,如同刀锋一般,将日军的谎言撕得粉碎。
“甚至,连他们自己创办的报纸,都成了他们撒谎的铁证。”
苏铭指着一面陈列墙,上面放大了魏特琳女士日记中的一段话。
苏铭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
“1938年1月21日……日军《新申报》中,报道日军占领后的南京充满和睦气氛。文章有25句话,其中4句是真话……19句是假的,还有一句我无法确定。”
【二十五句话,十九句是假的。】
【这叫什么?这叫睁着眼睛说瞎话!】
【他小日本有本事就杀完,杀不完再造假都没用!】
【悠悠众口,是他区区一个小日本能堵得住的?】
苏铭的脚步沉重,走入下一个区域。
“谎言之下,是早已破碎的家园。”
“屠杀过后,南京城尸骸遍地。为了防止瘟疫,也为了掩盖罪证,日军强迫幸存的中国人处理同胞的尸体,并建立了伪政权,给活下来的人发放所谓的‘安民证’,以此进行控制。”
展墙上,是幸存者崔金贵的证言。
那段文字,仿佛带着尸臭,从天幕中渗透出来。
“我第一天埋尸在汉中门外,挖坑,顺着河边挖。坑上搭木板,拉来尸体都往坑里扔。死尸没有完整的,一个头,一只手,一条腿,用铁钩子钩着,一块块扔进去。臭啊,臭得吃不消!都是枪打死后又用火烧过的,黑乎乎的像木炭……”
苏铭望向前方展厅的主题,猛地快步走了过去。
那里的灯光骤然明亮,驱散了周遭的阴霾。
展厅的墙壁上,是几个金色的大字——
【战后调查与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