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铭的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敬佩。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吕彦直先生,是真正的天才。”
“他是安徽滁县人,1911年考入清华大学前身的清华学堂,1913年毕业后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接受西方学院派教育,五年后毕业,担任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和当时的燕京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的校舍规划和设计。”
“同时他还描绘整理了北京故宫大量建筑图案,是当时我们中国最顶尖的建筑师之一。”
苏铭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当时委员会发布《设计条例》,要求中山陵要设计气势恢宏的祭堂,祭堂外要有可容纳五万人的空间,以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墓室要便于公众入内瞻仰,同时,所有建筑风格必须为中国古式,但为了建筑能够永久保存,材料要求必须使用西式石料和钢筋三合土,不能用砖木结构。”
“也就是说,中山陵必须用西式材料,建立中国风格的陵墓,也就是中西合璧。”
“《设计条例》还要求陵墓建筑必须简朴庄严,不能奢侈华贵。”
【你的甲方。】
【中式是比西式好看。】
【这要求也太高了,既要又要的……】
【很可能是他老婆要求的。】
“而吕彦直的设计方案,完美地符合了设计条例的要求,且形势及气魄非常像孙先生的气概,也获得了很多民众的好评。”
“最终委员会聘请了吕彦直,作为中山陵的总建筑师。”
“吕彦直的方案,整个陵墓的平面,就像一座平卧在紫金山上的巨大警钟。”
“寓意唤起民众的意思。”
“从刚才一路走来,大家也能感受到。”
“整个中山陵确实庄严朴素,园林既有江南古典园林的样式,也有古希腊建筑的雕塑风格。”
“陵墓的墓道也只有雪松,没有传统的石像。”
【确实设计的不错。】
【我觉得不好看。】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滁州人,老乡啊……】
……
“然而建造中山陵的难度,才刚刚开始。”
苏铭的语气,转为一声叹息。
“确定好设计稿后,接下来就是招标包工。”
“设计方案征稿很受欢迎,但投标的建筑商却少得可怜,只有七家不太行的公司来投标。”
“其次,建设中山陵的费用,需要建筑商先行垫付。”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建筑商不愿意承接,没办法最后委员会选中了当时,建造过上海法国总会大楼,和粤汉铁路的上海姚新记营造厂。”
“这个营造厂一开始也不想干,但最后还是接了,创始人姚锡舟说,接这个项目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给国家出一份力。”
“当时国家由北洋军阀管理,北洋军阀是不会给孙中山的陵墓一分钱的。”
“国民党只能自行筹措,他们筹了一百万两银元,四十万购买土地,上下打点分当地军阀,最后只剩下四十三万。”
“但后来实际花费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
苏铭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重。
“作为总设计师的吕彦直,从中山陵动工开始,长期住山上。”
“当地的军阀地痞长期骚扰工地,而当时的紫金山一片荒芜,没有公路,运送材料需要人力搬运。”
“姚锡舟没办法,只能带工人先修建一条简易公路,但军阀层层设卡,敲诈勒索,运来的材料在途中还会被盗走。”
“当地的铁路、轮船、公路等,认为中山陵建造工程有利可图,全都要从中捞点油水。”
“特别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需要用火车运输,却被沪宁铁路局,以铁轨不堪重负为理由,搁置码头。”
“没办法,只能上下打点才能通行。其中就南京火车站,就打点了八万银元。”
“最后估算下来,仅一期工程就亏损十四万银元。”
【真不要脸啊……】
【你猜猜为啥那个时候社会动荡混乱?】
【偷这些,也不怕折寿。】
【不知廉耻!】
【唉,太难了……】
【亏麻了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