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王府的婢女回乡啦 > 第7章 爱财还抠门

而除了那些个值钱的首饰外,匣子里另有几张汇通钱庄开的银票,全国钱庄通用,加起来足有一千四百二十两银子,几张叠在一道,不厚却格外让人有安全感。看小说就来m.BiQugE77.NET

这笔放在普通家庭里、哪怕是在一众王府的小丫鬟间都能让人大吃一惊的巨款资产是怎么让她一个丫鬟存起来的呢?自然是吃苦耐劳多挣少花了。

在方府那八年省吃俭用攒下的月银,偶尔立功得的赏赐,更有她托人变卖绣活得的银两加起来就得有一百八十两。

后来入王府两年涨了不少月钱,再加上她是世子妃面前得脸的丫鬟,身份地位不同了,竟也攒了二百四十多两。

至于那一千两则是去年她被世子妃指派去京郊几处陪嫁庄园查账,底下人孝敬的。

不得不说这些个管着园子的管事庄头那是一个个捞的油满肠肥的,塞起银子来毫不手软,除了她那份,一众去查账的账房管事小厮都被打点过。

不过虽然心照不宣地收了银子,但该怎么还是怎么,做假账周月桥是不敢的,最多瞒下一两分罪责,说两句好话,把本该打死的卖去苦寒北地,好歹让人留了条性命,不至于人财两空。

她回府之后也拿出了一小部分上下打点,大家都收了银子,就不会有不开眼的把事捅出去,那是要犯众怒的。

富贵险中求,每个人都有缺点,比如寒露就爱财。

小丫头们还在背后说她抠门,对此她也只能表示,自己作为一个看过好几遍红楼的现代灵魂,不但对自身有着高度的认知,还对高门后宅繁华之下的暗流涌动保持着高度的危机意识。

所以她不但没被花花世界迷了眼,还在努力为了将来攒银子,为此她还学习了不少技能。

比如在大小姐识字读书的时候她顺便也学会了这个时代的文字,这字不说写的多好看吧,至少还算文雅,诗文不说出口成章但也能理解其意。

一有空呢就去府里的绣房找绣娘学艺,后来更是往王府的绣房跑,那些江南来的绣娘个个身怀绝技,她诚心,也舍得花银子打点,苦下了一番功夫,哪怕没学到绣娘们的绝学但那绣活放在普通人群里也算是顶尖了。

还时不时的就去厨房转悠几圈,偷学算不上,反正厨娘们是很喜欢跟她套近乎的,倒也不担心她一个主子的贴身丫鬟去跟他们抢饭碗。

方府的主子爱吃江南菜,厨娘都来自于江宁一带,而京城在北地,王府大多做北方菜,厨娘的手艺自然更好,据说还有从宫里出来的御厨,而世子妃小厨房里就有一个跟过御厨的厨娘,为了让自己闺女去世子妃当差而讨好月桥,可是让她逮着使劲薅羊毛。

周月桥还跟着一些老嬷嬷们学过按摩、剪纸、甚至是制薰香的手艺都学过两手。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一句话:技多不压身。

这个时代的技术再加上从后世学来的巧思,很是让她在主子们面前讨好,地位就是这么慢慢一点点往上涨的。

小丫头们不懂,只一味的觉着她得主子宠幸,觉得她什么都懂,似乎无所不能,却没发现这些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

这些她付出了所有辛劳而获得的奖励若是带回乡间,够买上个几十上百亩上好良田,再佃出去,她这辈子大概就能躺平了,如果她是一个没有什么梦想的咸鱼的话。

仔细算来,花十年卑躬屈膝换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也是很划算的买卖了。

除了黑檀匣子里的宝贝,桌上的梳妆匣子里还有些鎏金纯银的首饰,都是王府按例给置办的,尤其是身为贴身大丫鬟,代表的是主子们的脸面,要是打扮的太磕碜了,会丢王府的脸,而作为光荣退休的月桥这些东西当然也都是能带走的,不必上交。

这梳妆匣还是当年方府为了给大小姐出嫁打一套高档家具,花重金才买来的楠木,因为是高嫁,还是嫁入王府这样的皇亲,所以做工用料无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