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大蛇丸挑了挑眉,看向弘树。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弘树深吸一口气,没有看倒在地上的尸体,而是径直地走向了第二个。
“继续。”他说。
弘树如此说着,但是思维却已经深入到了脑袋里的桌面,他新建了一个【肌肉自动化的人体实验失败原因分析】的log文件。
主题:肌肉_自动化生长v0.1.bat人体试验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
最终目标:分析错误原因,构建修正假说,并设计出v0.2版本的实验方案,以在人体上实现可控、非致命的肌肉生长。
1.数据回顾与根本原因分析:
……
到这里,弘树略微思考了一下。
在第一个人体进行实验的时候,他使用的是老鼠的脚本,且是在老鼠身上已经趋于平衡的脚本,但是仅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第一个人就快速死亡,这甚至比自己对老鼠使用的第一个脚本的效果还要更加夸张,至少老鼠可还活了7天。
问题出在哪里?
弘树皱眉思考着。
老鼠实验明明成功了……要说老鼠和人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体量问题。
一只小老鼠的体重是500克左右,而一个成年人几乎接近70公斤。
这意味着是将近140倍的体重,更意味着体内各种肌肉数量,细胞组织数量上,老鼠跟人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极有可能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脚本在人体上的效果并非动物模型的简单放大,从而致使了第一个实验体的死亡。
如此分析着,弘树略微修改了一下代码——
他脑海中,肌肉_自动化生长v0.1.bat的源文件被调出。
他要修改关于体量的部分。
体量差异导致了资源请求的灾难性放大,这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目前v0.1脚本的指令是一个全局指令,它向“全身肌群列表”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发起了最大强度的资源请求。
对老鼠而言,这是或许是可以勉强承受的负荷;但对一个成年人类,或许这就是无法承受的部分。
就像是“DDoS攻击”一样。
所谓的“DDoS攻击”,就是跟之前弘树开发的大脑过载攻击的方式类似。
以罪犯为例,他身体里的每一束肌纤维,每一个细胞,在同一时间向一个服务器(在这里,是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发送了海量的、无用的访问请求(在这里,是对例如请求“钙离子”)。
但是,人体的钙离子是有限的,这个数量可能并不够多,在海量的细胞同时请求下,钙离子迅速就耗尽了。
前面说到,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是接近于老鼠的140倍,这也意味着,当他的脚本下达同一个指令时,人体内需要响应这个指令的细胞数量,是鼠类的一百多倍。
这就极可能造成异常。
比如说,以钙离子失衡为例,弘树勉强从记忆里找到,钙离子在人体正常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大约在8.6-10.2 mg/dL,而在老鼠的体内为8.40±1.09 mg/dL。
这个量是相当接近的。
但是……在全局指令下的瞬时资源需求(脚本所需的钙离子)
成年人类,肌肉总量:约28公斤(28000克),在合成增长肌肉的时候,假设每克肌肉需要0.1毫克的钙离子来启动,那么全局指令下,人体的瞬时总需求量高达2800毫克。
而按同样按0.1毫克/克计算,鼠类的瞬时总需求量为22.5毫克。
此时按照比例来说,似乎还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