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维度裂痕 > 第2章 幽灵信号

(顾杉日记摘录- 2024年8月5日,凌晨)

***

档案馆的地下三层,灰尘的味道和纸张霉变的气息混合在一起,像时间的防腐剂。看最快更新小说来M.BiQuge77.Net这里存放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非核心实验数据磁带和早期磁盘阵列。对于院里大多数人来说,这里是垃圾场。

但对我来说,这里是宝库,是盲点。

最关键的是,这里有一条几乎被遗忘的、独立于主电网的备用线路,以及一台老掉牙的、但还能运行的“天河-1C”型巨型计算机的退役终端机。它是第七实验室早期数据的初始处理机,拥有直接读取那些老旧磁带格式的驱动。

没有人会想到,我会在这里,重启一切。

***

夜晚的档案馆地下层,灯光昏暗,只有服务器机柜运行的微弱嗡鸣。顾杉坐在那台布满灰尘的终端前,屏幕发出的幽光映在他脸上,明暗不定。

陈远站在他身后,不安地搓着手。“顾哥,你确定要这么做?私自启用封存设备,连接备用能源……这要是被发现了,就不是调去档案馆那么简单了,你会被立刻开除,甚至可能……”

“承担法律责任。我知道。”顾杉头也不回,手指在布满油垢的键盘上飞快敲击,调阅着复杂的系统界面,“所以,你现在离开还来得及。陈远,谢谢你帮我搞到钥匙和权限。”

陈远脸上挣扎了一下,最终叹了口气,拖过一张椅子坐下:“得了,别废话了。没有我的帮忙,你连这玩意的冷却系统都启动不了。我只是……只是觉得你太冒险了。而且,我们到底要在这里找什么?”

“找‘幽灵’。”顾杉的声音在空旷的地下室显得格外清晰,“思瑜消失时,第七实验室的所有传感器都有瞬间的过载和数据溢出。主服务器记录的都是乱码。但我怀疑,有些低频、低能量的‘边缘信号’,可能被当时连接在这台老家伙上的外围监测器捕捉到了,因为采样率低,反而幸存了下来。”

他插入一块从第七实验室废料堆里“抢救”出来的数据硬盘。驱动器发出沉闷的读写声。

“这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实时监测仪的备份数据?”陈远凑近屏幕,看着上面滚动的、看似无规律的波形图,“你想从这里面找到东西?CMB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均匀得令人发指,几乎不可能有……”

他的话戛然而止。

顾杉将波形图的时间轴,精准地锁定在思瑜消失的那个毫秒级时间窗口。然后,他启动了自行编写的分析算法。

屏幕上,原本平缓的CMB背景波纹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但绝对异常的“扭结”!像是一段平滑的丝绸,被一根看不见的针,轻轻挑了一下。这个扭结持续的时间短到以皮秒计,能量波动也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顾杉精心调校的滤波算法下,它清晰地显现出来。

“这……这不可能!”陈远瞪大了眼睛,“背景辐射怎么会……”他扑到控制台前,亲自检查数据源和算法,“数据源没问题,算法逻辑……天衣无缝。排除了所有已知干扰源……这信号是真实的!”

顾杉死死地盯着那个信号,呼吸变得粗重。他的眼中,那团几乎熄灭的火焰,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这不是噪音……”他喃喃自语,“这是涟漪。是石头落入水底后,传到水面最边缘的那一丝波动。思瑜……她就是那颗石头。”

接下来的几周,顾杉和陈远像两个潜伏在地下的鼹鼠,利用一切夜晚和周末时间,在这间废弃的地下室里进行着秘密实验。他们没有能力复现当初的高能环境,但顾杉设计了一个极其精巧的“共鸣”实验——他利用那台老旧的终端机,模拟出事故发生时量子场的特定谐振频率,以极低的能量,持续“刺激”着周围的空间。

过程充满了失败和沮丧。设备老化,多次死机;能源不稳,实验屡屡中断;有一次甚至引发了小范围的电路过载,烧毁了几个昂贵的滤波器,险些触发火警。陈远不止一次地劝他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