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上,李隆基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抿了一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在他的身旁,杨国忠和李林甫一左一右站在他两侧,高力士都很自觉地让到了角落去,百官则紧随其后。
按理说这时站在自己身侧的应当是陈希烈而非杨国忠,但陈希烈也是人精,知晓这事情他不该多掺和,很是自觉的和高力士站到了一起。
李隆基很欣赏他这识时务的眼力见,又不免鄙夷这老头真是越活越怂,没一点胆气。
他看到了杨国忠嘴角那抹几乎压抑不住的笑意,也看到了李林甫愈发阴沉的脸色。
这汹涌的民意,这整齐的口号,无一不在告诉他----今日若不能给出一个让“民心”满意的答复,他这“圣君”的颜面,乃至朝廷的威信,都将大打折扣。
于是他缓缓抬起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仿佛带有无形的魔力,喧嚣震天的朱雀门前,声浪竟奇迹般地迅速低落下去,最终化为一片紧张的寂静。
这一刻,成千上万双眼睛,都聚焦在那只象征至高权力的手上。
李隆基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沉稳而极具穿透力的声音透过初秋微凉的空气,清晰地传了下来:
“朕,已知尔等拳拳之心。”
仅仅一句,让无数人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下了一半----陛下没有直接斥责他们聚众闹事!
“教坊司之弊,朕已深知!”李隆基继续道,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贪墨公帑,苛虐人命,此等行径,天理难容,国法难恕!”
人群中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许多人脸上露出振奋之色。
“朕,适才已在朝堂之上颁下旨意!”
李隆基声音陡然提高,如同金石交击,掷地有声,“着令右相李林甫,即刻严查此案!特遣御史杨国忠,协助办案!”
面前就是大唐的百姓,这些人的优先级可要比李林甫这条看门犬的优先级高得多。李隆基当然知道孰轻孰重,所以也就在原先的命令中加了加码,让杨国忠参与。
在场的所有官员都知道,李林甫不可能用心查办此案,所以一但把杨国忠加了进去,这事儿的主动权就完全在这位狡猾的外戚手中了。
而李隆基则丝毫没有在乎身后那些官员们的反应,只是继续说着:
“所有涉案官吏,无论品阶高低,一经查实,必依《大唐律》严惩不贷!贪墨之款,必将悉数追缴!蒙冤之魂,朕必令有司厚加抚恤,妥善料理后事,以告冤魂!”
他略微停顿,目光如电,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心:“朕,向尔等保证!此案,绝不姑息!定会给你们,给这长安城的百姓,给天下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陛下圣明----!”
不知是谁率先激动地高喊了一声,这呼喊如同点燃了引线,瞬间引爆了全场。
“陛下圣明!”
“万岁!万岁!”
巨大的声浪再次冲天而起,这一次,充满了狂喜与感激。
郑苒也跟着人群用力地呼喊,眼泪不知何时流了下来。她看着城楼上那威严的天子,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
陛下听到了!
陛下回应了!
他们......他们真的做到了!
而李隆基,他颇有些无奈,若这杨昱和杨国忠不是外戚,不是自家爱妃的骨肉兄弟,不和自己这位圣人沾亲带故的,他们的行径自己直接定个煽动民变意图谋反也未尝不可。
但他忍下来了,再过些时候他就要发兵陇右攻打石堡城,若在此刻失了民心,这仗多半也要受到影响,他不愿意得到这样的结果。
这位圣人最近一直都在想着这场仗,所以做起事来不免总有些矛盾----
他虽想让杨家兄弟两个去闹上一闹,却又不希望官场震动幅度过大,所以原先对李林甫仅是敲打,不想伤其根本。
稳定的朝堂对于战事而言是件好事。
可在汹涌的民意面前,朝堂中一时的稳定好像又没那么重要了。
民意损则军心散----正如那篇《祭妻文》中所说,“苍苍蒸民,谁无姊妹?”那些大头兵虽然蠢笨,却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