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小说网 > 盛唐:我靠挨打改写马嵬坡 > 第一百一十三章 玉真观

长安城靖安坊内,玉真观就这么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并没有那种皇家属地的张扬,那扇朱漆已经有些脱落的的大门隐隐透着一股洗尽铅华的沉静。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

杨昱叩响门环,一位身着灰色道袍、面容清秀的小道姑开了门。

通报姓名后,小道姑引着杨昱入内。一踏入观门,外间的市井喧嚣仿佛瞬间被隔绝开来。

眼前先是一处小巧的庭院,青石板铺地,角落植着几株苍劲的古松,树下设着石桌石凳,显得清幽异常。

正中一座三足青铜香炉正袅袅升起清淡的檀香,与空气中弥漫的那种若有若无的、甚是寡淡的菊花香气交织着,沁人心脾。

主殿并不宏大,但飞檐斗拱,规制严谨,匾额上“玉真观”三字笔法轻灵飘逸,又带着些皇家的华贵气度。

这玉真观乃是开元年间,当今的那位圣人为其胞妹玉真公主敕造的女道观。

当初景云年间玉真公主和另一个姐妹金仙公主一同出家时,唐睿宗就下令要为二人建造道观,但因这计划太过劳民伤财而引得群臣反对,最终值得作罢。

李隆基此举也算是对自家妹妹潜心修道的支持,更是对其某种程度的补偿与安置。

说起来,这年头长安城中女道士也是愈发的多了起来,其中的缘由颇有些复杂。

自武周以来,女子地位有所提升,风气渐开,一部分高门贵女或才华出众的女子不愿早早困于婚姻樊笼,受那三从四德之苦,便寻了“出家修道”这么个冠冕堂皇的由头。

“女道士”身份清贵超然,既可免去许多世俗烦扰,又能相对自由地交接名士、吟诗唱和、主持文酒之会,宛如沙龙女主,生活反倒比许多深闺贵妇更为丰富多彩。

当然,其中亦不乏借此身份躲避那些不称心的包办婚事,希望借此暂求一方清净,待风头过后再议亲事的女子。

李冶便是其中之一。

她那老爹把她送进这玉真观,虽然美其名曰“修身养性”,但实际上也是看透了自家女儿是个耐不住寂寞的性子,多少有纵容她借此身份享受自由,避免早早嫁作人妇的意思。

而玉真观如今的主人,也就是那位玉真公主本人,却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心境。

她年少时曾亲身经历武周时期对李唐宗室的残酷清洗,亲眼目睹母亲窦德妃的悲惨遭遇,内心深处对政治漩涡有着难以磨灭的恐惧与疏离。

因此,天宝三载时,她便自请削去公主封号,退还食邑,彻底潜心修道。

李隆基并不理解为什么她要放弃自家的封号和食邑,她只说自家作为李家之女,她的出身无论如何都不卑贱,无需封号来证明她的尊贵,只求还归还家产,以求延命十年。

李隆基见她态度坚决,也就没再阻拦,赐了她一个“持盈”的道号之后又明里暗里对玉真观多有优待。

也因此,如今世人大多称她为“持盈散人”。

李冶虽自身跳脱不羁,但对这位身世坎坷、心境苍凉的观主,心底总是存着一份淡淡的同情与敬重。

小道姑并未引杨昱去往主殿,而是绕过回廊,来到观中一处更为僻静的偏院。此处花木更深,院中一株老梅枝干虬结,虽未到花期,却已蕴着勃勃生机。

刚踏入院门,杨昱便听到一阵清越悠扬的琵琶声,带着几分慵懒闲适的意味。

循声望去,只见李冶并未身着道袍,依旧是一身青衫男装,洒脱不羁地坐在廊下,怀中抱着她那把心爱的琵琶,指尖熟练地拨动着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