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秋意渐浓,杨府后院的银杏叶已染上金黄。看最快更新小说就来Www.Biquge77.Net安元光穿着一身青灰色的家丁服,正笨拙地挥舞着扫帚,清理庭院落叶。
他那头卷曲的黑发和深邃的琥珀色眼睛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连月的汉话学习虽已让他能流畅和人交流,但口音仍带着古怪的异域腔调,不时引来其他家仆的窃笑。
“小安,动作轻点!扫个地而已,怎么搞的跟像在挥马刀似的,别把夫人养的花给掀了!”管家杨福皱着眉头吆喝一声,却又忍不住摇头失笑。
这波斯少年是六郎杨昱亲自带回来的,吩咐要好生照看,但安元光毕竟曾是马匪,行事总带着股野性,教他规矩着实费劲。
安元光闻声,有些窘迫地放轻了动作,学着旁边老仆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拢着落叶,那专注的神情,倒像是在完成一件极其精密的活计。
他本性不坏,虽然以前跟着部落里的人干刀尖舔血的勾当,但并非奸恶之徒,如今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心中对杨昱和杨家是存着感激的,只想尽力做好分内事。
这时,府门外传来一阵略显尖细的说话声,伴随着车马停驻的动静。
“杨管家在否?咱家又来叨扰了!”
管家杨福一听这声音,立刻换上一副笑脸,快步迎向府门。
只见门外站着一位面皮白净、身着青色宦官常服的中年人,正是宫中负责采买的太监骆奉先。他身后跟着两个小黄门和一辆驴车,显然是例行公事出来采买的。
“哎哟,骆管事!什么风又把您吹来了?快请进,喝杯热茶歇歇脚!”杨福热情地招呼着。
骆奉先虽品级不高,但常在宫外行走,做得又是采买这等油水足的差事,各家府邸的管家都乐于与他交好。
骆奉先笑着摆摆手,尖着嗓子道:“茶就不必了,咱家还得赶着回宫复命呢。今日是奉贵妃娘娘口谕,来问问府上后厨新制的那味‘杨梅渴水’,说是圣人尝了也觉得新奇,想着这几日天燥,让咱家来看看府上可还有富余的冰料和方子,若有,便取些回宫,也让御膳房的人学着点儿。”
这“杨梅渴水”是前几日杨昱闲着没事给弄出来的冰饮。按理说这年岁的长安是没有杨梅的,不过得益于杨昱之前弄出来的冷藏运输法----他根本没藏私,这硝石制冰的法子基本已传遍了大唐,所以这来自浙江的杨梅也能到长安而不腐。
宋人余萼舒有诗云:“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讲的就是这杨梅,杨昱不知道这句诗,但他确实也想让自家姐姐尝尝味道。
至于这杨梅的来历,还得说到李冶。这姑娘老家在乌程那边,湖州的杨梅今年熟的晚,虽说到了九月中旬还剩些,但也是最后一批了。
李冶也是个馋嘴的,便死缠烂打着叫她家老爹让老家送了些来。
这果子运来了长安,自然就要尽快吃掉,她自家一个人消化不了,干脆就匀了些出来送给朋友家,杨昱这个新朋友自然也在送礼名单上。
杨福这么跟骆奉先解释了一大通这些杨梅的来历之后,这才无奈地摊摊手:“不瞒骆管事,这杨梅啊我们家中也没存货了,所以这事儿吧,多半得到来年再议。”
骆奉先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明显的失望,但很快又堆起职业性的笑容:“竟是如此吗?咱家还道这次回去可以邀功领赏了,怎的如此不巧?真是天公不助我,也罢,那便来年再来琢磨这事儿,你们可不许跟除我以外的宫人说,懂不懂?”
大太监边叹着气,边拍了拍杨福的肩膀。
“懂得,自然是懂得的。骆管事放心,来年杨梅一下来,必定给您头一个去信儿!”管家杨福点头连声应着----他可不想得罪这位骆管事,人家采买宫中用度之物可也没少光顾老杨家的产业,杨府里不少收入都来源于此。
毕竟宫中需求量大,谁家生意若是能有这么个稳定的大客户隔三差五的就光临一次,那可就是坟头冒青烟,不富贵都难了。
杨福拍着胸脯保证,顺手从袖袋里摸出一个小巧精致的银锞子,不动声色地塞进骆奉先手里去:“天干物燥,管事一路辛苦,这点小意思,请您和两位小公公喝杯茶润润喉。”